作为一名认真的人民教师,编制教案是不可避免的。 教学计划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,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 那么教案应该如何写才合适呢?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篮球运动运球教案(精选5篇)。 仅供参考。 我希望它能帮助你。
初中篮球运球教案(选5篇)1
教学内容:
1.趣味小篮球(边走边运球)
2. 运球接力
教学目标:
1、初步了解边走边运的动作方法。
2、通过练习,基本可以掌握运球移动时的重点和难点。
3、在练习中提高运球熟练度、灵敏性、协调性等身体素质。
4、培养学生主动动脑、主动参与学习的好习惯。
5、养成良好的组织纪律,提高班组长的管理能力。教学设备:篮球
教学流程:
1.教学套路2分钟
1. 体育委员召集队伍并报告队员人数。
2、师生打招呼,老师宣布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,并提出教学要求。
3、安排学员。
2. 8分钟
1.节奏球练习3分钟
A. 老师向学生清楚地解释要求。
B、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跟随音乐节奏进行表演。
组织形式:四柱体操队形
2.熟悉球并练习5分钟
A. 运球报告
B. 高五高抛球
组织:同上
3. 12分钟
1. 运球时互相指点。
一个长约5米、宽约5米的篮球场上,里面站着三到四个人,每人手里拿着一个球。 在这个球场上运球,一边运球一边击打别人的球。
A、教师向学生讲解游戏的方法和规则,并提出游戏的注意事项。
B. 教师要求学生合作、共同示范。
C、学生在规定区域自由组合进行游戏。
D、老师的参观指导。
E.找学生示范并发表评论。
F. 学生互相交换游戏。
2. 抓住运球。
将整个团队分散在球场周围,并指定两到三名球员作为手无寸铁的“抢球者”,而其余人则每人拿一个球。 比赛开始时,持球者在场上随意运球。 在带球过程中,他必须躲避抢球的“带球者”。 “带球手”用合理的动作抢球。 一旦带球者被击倒,球员的球就被交换。
游戏规则:
(1)“运球者”不得使用推、拉或其他犯规动作来断球。 如果犯方抢断球,则不算数;
(2)如果出现强行运球出界、带球移动、二次运球等违规行为,则视为球被击倒。
A. 学生了解游戏规则。
B. 小组进行游戏,教师参与。
4.接力运球两个球12分钟
在篮球场上打球。 将球队分成几个相等的组,并在端线外排成纵队,每个组长拿着两个球。 在中心线上放置几根旗杆,每队一根。 比赛开始时,每排领先者双手向前运球。 到达中线后,他们绕过旗杆返回端线,将球交给下一个球员。 除了运球之外,还可以用双手将球向前推,然后再向后推,但两个球必须同时到达目的地。 最先完成比赛的队伍获胜。
A. 老师向学生清楚地解释游戏的方法和规则。
B.组织学生进行运球接力比赛。
游戏规则:
(1)运球时,必须双手运球两个球。 你不能用一只手运球,另一只手推球;
(2)推滚动球时,规定双手均不能离开球,球和双手必须同时到达;
(三)违反上述规定的,重行处罚。
5. 6 分钟
1.放松和组织活动
2.学生交流学习心得,老师点评。
3.再见老师和同学
组织:大自然坐在老师周围
初中篮球运球教案(选5篇)2
比赛目标:通过篮球比赛和体能活动,提高篮球基本技术运用能力、基本协调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,发展敏捷、速度、力量等身体素质。
1. 绕圈跑
(1)游戏目标:提高判断力和辨别能力,培养跑步过程中的平衡能力。
(二)准备工作:
1. 一个篮球。
2、在场上相距10米画两条平行线,一条为起跑线,一条为终点线。
(3)比赛进行:全体学生在起跑线后站成一条水平线,老师手持篮球站在场地中央。 比赛开始时,老师旋转并将球扔向左侧或右侧。 当球落地时,学生要及时判断球的旋转方向,并立即向该方向旋转身体,向终点线跑去(转身和跑同时进行),先到者获胜。
(四)游戏规则:
1、必须在球落地后才开始,否则必须先回到起跑线再跑。
2、跑步时身体必须一边旋转一边向前跑,中间不得停止旋转。
(五)教学建议:
1、跑步时,身体的转动方向应为左、右两个方向。
2、这个游戏可以连续玩,也可以旋转跑一定距离。 老师喊“停”后,你就可以把球扔出去,朝某个方向跑。
2.运球两个球
(1)比赛目标:提高运球过程中控制和支配球的能力。
(2)准备工作:篮球场1个,篮球4个。
(3)游戏玩法: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,分列站在同一端线的两侧。 第一排的学生每人拿着两个球。 比赛开始,老师一声令下,领队左右手运球跑到对方端线,将球放到线上,然后快速跑回球队拍拍。第二个人的手站在队伍的最后。 第二个人跑到另一端线,将两个球运回给第三个人,以此类推,直到全队完成。 最先完成比赛的队伍获胜。
(四)游戏规则:
1. 起跑和回程必须在线外。
2. 运球时,如果球滚走了,你必须把它捡起来,放回到你错过的地方,然后再向前运球。
(五)教学建议:
1、本游戏可改为运球和来回跑动。
2、也可改为相反运球接力比赛。
3.躲避流弹
(1)游戏目标:提高运球能力,发展速度和灵活性。
(2)准备工作:篮球场1个,篮球、排球各1个。
(3)比赛进行: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,每队选出一名队长。 两队队长决定进攻或防守后,进攻队排成纵队,站在端线外,队长拿着篮球准备运球。 防守队员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,分别站在边线两侧。 其中一人拿着排球,准备进攻。 比赛开始时,进攻方率先带球,快速向对方端线跑动。 如果他们安全到达并且途中没有被击中,他们将获得1分; 如果他们运球并安全返回原地,他们将再获得1分。 。 整个团队一如既往地进行。 防守球员站在两侧边线外。 进攻队员运球跑动时,将排球抛向腰部以下的身体或手中的球。 如果本队成员被击中,则视为失败,应立即回到原来位置,将球交给第二人运球并奔跑。 进攻方每位队员进攻一次后,得分累计。 进攻队和防守队交换进行比赛。 最终,得分多的球队获胜。
(四)游戏规则:
1、防守队员可以互相传球并向进攻队员连续投掷,但投掷时不得越过边线。
2、进攻球员运球失误或被击中时,视为失误,更换球员进攻。
(5)教学建议:本场比赛中,防守方也可以向进攻方球员投掷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球。 提高进攻球员的运球和闪避能力,增加比赛难度。
4、持球突破接力
(1)比赛目标:运用持球突破和篮下投篮技术,提高技术动作的衔接能力和抢篮板球的意识。
(2)准备工作:篮球场一个,篮球两个。 在每条罚球线上放置一个柱子。
(3)游戏玩法: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,面向两个篮球排成一列,站在柱子后面2米处。 比赛开始后,各队手持篮球列队做好准备。 当老师一声令下,队长持球上篮。 如果投丢了,就补投,直到投中为止。 如果投篮命中,立即冲抢篮板,迅速传给第二个人,站在队伍的最后面。 第二个人以同样的方式进行,最先完成的一组获胜。
(四)游戏规则:
1、持球上篮时,不得击中门柱。
2、持球等待老师一声令下,开始上篮。
3.持球突破时,球员必须接球后才可出发。
4.持球突破时,不得两次带球走动或运球,否则视为违例,必须重新开始。
(五)教学建议:
1、持球突破的位置和距离可根据学员的技术水平而改变。
2、本场比赛可改为规定总分,先完成总分的球队获胜。
初中篮球运球教案(选5篇)3
1、教材:
1、篮球:急停、边走边运球、急停跳投、教学游戏
2.优质练习:俯卧撑、速度跑、单脚跳跃
二、教学目标和任务:
1.通过学习篮球、投篮、教学比赛中如何停止和开始运球,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术。
2、通过素质组合练习,培养学生的力量、跳跃、协调、速度等素质,培养勤奋、团结、互爱等意志品质。
3、教学过程:篮球基本技术和战术以及学生裁判技巧。
(1) 开始部分(3分钟)
1、体育委员组成小组并报告出勤情况。
2、向老师、同学们问好。
3、老师宣布本节课的内容:篮球、素质。
4、安排学员。
要求:快速、安静地集合团队。 学员将聆听并协助老师的工作。
(2) 准备部分(6分钟)
学生熟悉球钻
组织教学方法:
1、老师讲解练习方法,即学生运用所学过的动作或模仿所见过的某些球员的动作,每人一个球在指定区域练习,熟悉球。
2、老师下到学生身边一起练习或做一些动作让学生模仿。
要求:学生不得投篮。
(3)基础部分(32分钟)
1、行进中紧急停车并开始带球练习(8分钟)
动作要领:运球快后慢,前步急停慢前,运球猛起后慢快运,重心前移,后腿踢球。
教学重点:手、脚、身体重心协调。
教学法:
(1)教师首先演示并讲解动作要领。
(2)学生观看双方演示并听讲座。
(3) 学生在篮球场中心线上排成四横线。
(4)学生分组练习。
练习方法:学生向篮球场端线快速运球并紧急停止和启动,根据自己的能力调整速度。
(5)教师认真观察学生的行为,及时纠正错误。
(6)请个别学生示范,老师点评。
2.急停跳投练习(8分钟)
动作要领:急停动作与运球时急停相同。 投篮时,双脚用力踩地并跳起,眼睛瞄准篮筐,抬肘伸臂,翻转球投篮。
注意:前臂和手腕要控制好手力。
教学要点:协调地将球向上举起并起跳。
组织教学方法:
(1)教师讲解、示范动作,学生仔细观察、听讲解。
(2)学生分组并列在中线(图2)。
(3)学生分组练习急停跳投。
要求:无论球是否进球,只需要一次射门动作。
(4) 学生投篮完毕后,带球回到中线,在球队身后接球。
(5)教师观察学生练习情况,及时个别纠正错误。
3、教学比赛(10分钟)
组织教学方式: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小组,进行半场教学比赛,由学生担任裁判,裁判轮流进行。 教学竞赛结束后,教师进行点评。
4. 质量练习(6分钟)
组合练习
(1)俯卧撑8次;
(2)加速奔跑;
(3)“火车正在前进”
练习方法:带头的学生从起点开始做俯卧撑8次,然后加速前进到另一端线。 同时,下一个学生可以开始做俯卧撑,以此类推。 当小组中的所有学生都到达终点线后,使用“向前训练”游戏返回起点。 先到的队获胜,最后到的队一组做5个俯卧撑。
(4) 结束部分(4分钟)
1.放松练习
组织教学方法:学生分散成体操队形,听老师指导进行放松练习。
2.教师总结本课的情况。
3. 老师宣布下节课的信息和地点。
4、布置值班救生装备。
5、再见老师、同学们。
初中篮球运球教案(选5篇)4
一、教学设计指导思想
篮球是一项非常受中学生和高中生欢迎的运动。 这项运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奔跑能力、快速反应能力、身体敏捷性和跳跃能力。 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拼搏精神,培养学生对篮球活动的兴趣,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的体育锻炼意识。 本课程以高中新课程标准为依据,以学生体育锻炼为主要方法。 坚持“健康第一”、“以人为本”的指导思想。 课堂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基于实践的学习方法,关注学生个体。 差异和提高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,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。
2. 教材分析
三步上篮是篮球运动的基本技术之一。 对于初学者来说,这也是一种比较容易掌握的实用技术。 它对于其他技术的掌握也有衔接作用。 掌握三步上篮可以说是篮球的一项进攻技术。 必要的基础已经奠定了。
三、学术现状分析
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二(七)年级的学生。 共有67人。 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篮球。 在篮球活动中非常具有侵略性。 但对于篮球活动的技术知识我了解不多。 本课程复习运球技巧并通过比赛巩固它们。 同时学习三步上篮技术,采取分层教学方式,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。
四、教学目标
1.认知目标:培养学生的协调性和敏感性,改善健康状况,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终身运动意识。
2、技能目标:学习篮球三步上篮技术后,85%的学生能够完成该技术动作,15%的学生能够理解该动作的内涵,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。
3、情感目标: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、探究能力、观察能力、思维能力、想象能力、创新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,以及在学习和训练中互相帮助和团结合作的精神。
5、教学重难点:
要点:掌握一跳、二跳、三跳的上篮动作。 难点:三步运球上篮的连贯性和稳定性。
六、教学方法
本课主要采用示范讲解、游戏竞赛、引导启发、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。 通过教师的教学指导,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,形成互助、互学、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。 通过鼓励,让学生思考、讨论、合作、创新、做游戏,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的。
初中篮球运球教案(5篇精选)5
一、教学背景
本课程教学以健康第一为指导原则,以激发学生兴趣、培养学生能力、发展学生个性为指导思想,将德育融入体育和健康教学中,鼓励学生主动探索、激发学生内在动力,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,在兴趣中学会思考,在思维中掌握动作,在掌握动作中提高运动技能,发展身体素质。 结合八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,让学生自主练习,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体育基础知识、基本技术和拓展技能的同时,能够享受身心的乐趣,增强体质。欢快的气氛,使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个性得到发展,并逐渐树立终身的体育意识。
2. 教学主题
篮球传球和接球都是双手放在胸前。 本课练习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双手在胸前传接球的技术,创设快乐的学习情境,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,挖掘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,培养学生的自主性、创造力和独立性。
3. 教材分析
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篮球双手在胸前传球和接球。 这是篮球运动中最重要的基本技术。 它是初中篮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更好地学习其他技术、战术的基础。 传接球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球队实力的好坏和战术配合的好坏,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和掌握这项技术。 第二条评论是关于篮球中双手过头传球的。 通过复习方法,使学生充分掌握双手过头传球的技术要领。
4. 学术状况分析
本班所教班级为初一年级学生。 每个班大约有60名学生。 体育基础水平参差不齐,但他们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、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,班级学习氛围浓厚。
5. 教学与学习
教学方式:语言启发、模仿练习、小组学习、游戏。 学习方法:完全法、分解法、合作学习。
六、教学重点和难点
重点:技术标准化
难点:传接球时机和整体协调意识
7. 教学策略
本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主要采取教师启发引导、学生反复练习的教学策略,发展学生的个性,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,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段,实现身与体的融合。心怀感恩,努力实现教学目标。
【初中篮球行进运球教案】相关文章:
旅行时篮球运球课程计划 11-22
篮球中改变运球方向的课程计划 11-21
篮球直线运球教案11-21
篮球旅行时运球和上篮的课程计划 11-21
篮球运球教案11-21
篮球运球教案11-20
篮球运球教案15篇11-22
篮球运球上篮教案(精选5篇)11-22
篮球运球教案(5篇总篇)11-22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eiou.cn/html/tiyuwenda/989.html